二田先生先后故去以后,他们的书法特别是“田楷”的热度逐渐消退,对于二田先生的书法水平当今书坛基本达成共识,不便再和古今书家相比,不过二田先生之间倒是还有可比性的探讨,并且这个探讨会给学书者带来一定的启示。
尽管二田先生走着相同的学书道路,但是他们二人对于书法的理解以及各自的学书理念却截然不同,这就让二田书法看似相近,其实差距很大。
二田先生都以楷书为主攻方向,他们的楷书都以欧楷为基础,被世人统称为“田楷”,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。
展开剩余83%其实这个概括并不严谨,尽管二人的楷书非常相似,但是“田楷”应该独属于田英章先生,而不属于田蕴章先生。
这是因为“田楷”是田英章先生对欧楷进行大胆取舍以后的个性创造,田英章先生很早就创造出了“田楷”风格,并且一直在对其完善细化。
但是田蕴章先生一直在追求写的更像欧楷,即便是在晚年还在实临《九成宫》,缺乏对欧楷主动取舍的意识。
二人楷书之所以非常相似,在于他们的笔法完全相同,毕竟是从小在一起学书,难免有一定的共性。
不过从二人的楷书中还是能够看出一些区别的,田蕴章先生楷书挺拔、俊俏更接近欧楷,田英章先生楷书温润、方整更显个性化。
所以从个性塑造的主动性上来看,田蕴章先生是远逊田英章先生的,如果认为“田楷”是一种个性风格,那么就只能独属于田英章先生。
其实田蕴章先生也曾尝试过创变,结合魏碑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楷书风格,但是都没有坚持深入探索,最终全部放弃回头继续追随欧阳询,从这一点上看,田蕴章先生也没有田英章先生更能坚持自我。
二田先生的行书差别也是很大的,尽管二人的楷书都宗欧,却都没有追随欧阳询行书,而是更多学习了赵孟頫。
田英章先生的行书延续他楷书的理念,均匀、平衡、一致,更显馆阁化。但是田蕴章先生的行书就加有了大小、粗细等对比构思,让作品不再显得单调、拘谨。
尽管田蕴章先生行书的笔法没有田英章先生娴熟,但是他的行书从整体风格上来看还是要优于田英章先生的。
草书都不是二田先生的强项,特别是田蕴章先生的草书更逊于田英章先生,二人都在用楷书的笔法和结构去理解草书,所以就不对他们的草书做过多评论。
从未看过二田先生的篆书作品,田英章先生曾有隶书作品,但是更接近于唐隶,全无汉隶的气韵,也不便多做评论。
尽管田蕴章先生认为田英章先生疏于读书,但是从作品格调上看,田蕴章先生的书法并没有显示出更多的书卷气,反倒是田英章先生的个性风格有稍许文雅气韵。
从二田先生书法的对比可以看出,主动创变对书法学习的重要性,追随古人只是学书过程,个性塑造才是最终的目的。
另外读书多确实是优点,但是对于书法来说更重要的是将读到的书融入到作品当中,田蕴章先生自诩比田英章先生读书多,作品却没有更显书卷气,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始终在追随古人,疏于个性塑造,没有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书法当中,纵然腹有诗书也难在书法中升华气质。
当今书坛非常崇尚个性塑造和主动创变,过去那种埋头临帖的惰性学书理念已经遭到抛弃,二田先生书法之间的差距也充分证明了主动创变的重要性,这是值得所有学书者注意的问题。
发布于:辽宁省旺牛配资,配资专业门户登录入口,股市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