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门城门几丈高,三十六丈高。
骑花马,带把刀,走进城门跌一跤。
问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?
——电影中听到这首南京童谣,你哭了吗?
7月25日,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在全国上映
影片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
一群南京市民面对日军的暴行
守望相助,不顾生命危险
冲洗日军屠杀罪证的照片
并将其公之于众的感人故事
展开剩余83%影片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:
1938年,在南京市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内,15岁的学徒罗瑾冒着生命危险,秘密冲洗加印了日军拍摄的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;随后,他与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些珍贵影像。这份浸染着鲜血与勇气的“京字第一号证据”,最终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,成为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重要证据。
电影制作团队尊重历史,注重细节
再现日军屠杀暴行
南京方言、南京童谣、南京地标……
贯穿影片或多次被提及
带领观众走进1937年那个惨绝人寰的冬天
也让观众在今昔对比中
永远铭记南京大屠杀这段沉痛的记忆
一起来看看这些感人的细节!
位于贡院街的吉祥照相馆
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放弃宏大叙事,以“吉祥照相馆”为切口展开叙述。
“吉祥照相馆”原型位于南京长江路估衣廊附近的“华东照相馆”,但影片中的照相馆取名“吉祥”,位于贡院街。历史上,贡院街是南京夫子庙最繁华的街道之一,虽然只有几百米长,却展现着最南京的市井生活。
20世纪30年代的贡院街(图源:方志南京)
影片中,包括贡院街在内的街道、商铺、汽车、广告海报等,都严格按照历史影像进行了真实还原。这些细节让观众更有代入感。
南京童谣让人泪目“城门
城门几丈高,三十六丈高。骑花马,带把刀,走进城门跌一跤。问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?”这首几代南京人熟悉的“城门谣”,多次在影片中唱响。
当充满童真的歌谣回荡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期,显得尤为珍贵,也让观众发现,童真无邪的儿歌也曾浸透血泪,令人动容。
另外,各地方言汇集在影片中。其中,照相馆老板金承宗(王骁饰)、警察宋存义(周游饰)都是南京人,讲的是南京老城南的方言。
“1213”邮差编号
“我姓苏,叫苏柳昌,是南京邮局一区二组的邮差,编号1213。”这是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。
编号“1213”,对应12月13日。这是每个中国人无法忘记的日期。1937年12月13日,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。每年12月13日,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。影片中,邮差阿昌舍命传递胶片,完成了编号“1213”邮差的使命,赋予“1213”更加特别的意义。
南京地标再现 古今对比震撼人心
中华门的巍峨苍凉、紫金山的沉重身影、挹江门的拥塞与绝望、鸡鸣寺在烽烟中的孤寂……影片中,这些深深镌刻在南京记忆里的地标被高度还原,把观众拉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。
影片结尾出现的南京城墙今昔对比。毛寿皓/摄
影片结尾的设计非常巧妙,战火凋敝的古城与今日繁荣富足的南京形成鲜明对比,产生震撼人心的光影对话,带领观众回到现实。铭记历史,珍惜和平。
江苏各地观众走进电影院
感受这部影片带来的震撼与力量
不少家长带着孩子
用光影为孩子开启一节“历史启蒙课”
有网友留言:
电影给孩子上的课,比书本鲜活多了。让孩子们明白,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
走出电影院看到的一切,就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彩蛋,他们告诉我们抗战必胜,中华必复兴。
心里虽痛却更加坚定,他们躺在了那里,是为了让我们站在这里,更要珍惜当下的光明。
电影结束了,大家还是久久不愿离开,坐我边上的小哥哥一直在哭泣。如今的幸福生活真是离不开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。
看完了,缓不过来,到散场的时候大家出奇地安静。剧中最感动的是合完影大家一起看各地风景图的情景,真希望时间就停留在那一刻啊!大好河山,寸土不让!推荐暑假带孩子一起来看。
《南京照相馆》不仅是一部电影
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今天的桥梁
它提醒我们
唯有铭记
才能在历史的镜鉴中找到方向
唯有珍视和平
才能让这份在血与火中觉醒的民族大义
永远薪火相传
来源:江苏新闻
发布于:江苏省旺牛配资,配资专业门户登录入口,股市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